日期:2025-09-12 12:07:14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正规配资平台
三尺讲台不大,却装得下您想教给学生的大千世界;一支粉笔不长,却写满了知识点与对学生的万千期许。
师者,如舟,千里不殆;如光,微以致远。
谢谢您,老师们!
您教会学生的不只是公式定理、诗词歌赋,还有探索世界的好奇,和做人的道理。
您一如烛光,照亮并温暖了千千万万学子前行之路。
乡村教师丁玉玲:守护
在时光的洪流中,有一群留守学生,他们的童年缺少父母的陪伴,许多时候,他们的远方没有“诗”只有“思念”。
如今,当年的孩子已经长大,有的人站在了乡村小学的讲台上,守护着新一批留守儿童。他们像一束光,照亮和自己当年一样孤独的心灵,开启一场温暖的守护之旅。
曾经的“留守儿童”、阜阳市颍泉区姜堂中心校董湖小学教师丁玉玲,就是其中的一员。
1992年出生的丁玉玲,2018年,大学毕业后,成了颍泉区姜堂中心校董湖小学的一名教师。
家访、谈心、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丁玉玲用心守护着一届届学生,努力用温暖和守护驱赶学生们的孤独。
她把自己的教学经历以及与孩子们的交往,拍成视频,发布到B站上。真实展现乡村教育的现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目前,她的自媒体账号“乡村教师日记”粉丝量达147.3万,398个视频一共获赞2228.3万。多次与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合作,该账号今年还入选中央网信办评选的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
而她对学生们的关爱和守护,赢得了万千粉丝的赞誉。
新的学期开始后,曾获评阜阳市教坛新星、阜阳好人称号的丁玉玲,又开启了新的守护之旅。
高级讲师范晓云:助推
同为“烛光”,丁玉玲为乡村学生带来了温暖和守护,而70后、皖北电子信息工程学校高级讲师范晓云,则一如“烛光”,不但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还以科研创新为基石,用探索与实践,推动了职业教育发展。
在课堂上,她是学生们亲切的“范妈妈”,以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体育学习中找到乐趣,并收获成长。她的学生们在全国竞走冠军赛、省运会及各类技能大赛中,累计30多人次获奖,多名学生不仅勇夺第一名,更打破省纪录;6名学生获得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证书。
她主持开展的省级课题《红色文化活利用培根铸魂育新人——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在中职教育中活化利用探索研究》(2023KY011),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育人价值,为中职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科研领域,去年,她先后获得4项发明专利,用创新成果为体育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
她以体育教育为沃土,用爱与智慧浇灌学生成长;她以科研创新为基石,用探索与实践推动教育发展;她以德育引领为灯塔,用责任与担当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
“教育世家”张晓丽:传承
世上,因有了教师,才能为一代代人启智。
正是一代代教师接续努力,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阜阳有这样一个大家庭,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老、中、青三代人中,先后有13人成为教师,在三尺讲台接续耕耘67个春秋。这就是曾被评为国家级“教育世家”的阜阳三中教师张晓丽家庭。
一家三代人,跨越一个多世纪,用60多年不懈追求和高尚师德,给“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作出了生动的注解。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成为这个大家庭一脉传承的责任担当和事业追求。
说起这个教育世家的故事,要从第一代教师牛宗汉说起。
1958年,牛宗汉成为阜阳一所乡镇中学的教师。一支粉笔、三尺讲台,面对渴望学习知识的孩子们,牛宗汉立誓把教书育人当成毕生事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89年,牛宗汉获评“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1998年,牛宗汉退休后,继续为教育下一代发挥余热。如今,他虽已是耄耋之年,但关心教育的初心依旧。
阜阳三中教师张晓丽,是这个教育世家的第二代接棒人之一,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源于受当教师的父亲张杰和母亲的影响。
“父亲走得早,我对父亲的记忆不多,每每想起来,萦绕在脑海里的一幕,就是父亲深夜伏案备课的身影。”长大后,张晓丽追随父亲和母亲的足迹,成为一名教师。结婚后, 公公牛宗汉成了她教育工作上的标杆。
在家人的影响下,作为阜阳三中的一名教师,因了突出的工作能力,张晓丽参加过安徽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首届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示范课展示活动,多次参与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制定与命题。她还被评为安徽省首批正高级教师,并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入选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还在阜阳三中设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安徽省张晓丽特级教师工作室”。
另外,张晓丽的哥哥、嫂子、姐姐、妹妹、妹夫、婆家妹夫、外甥女、侄子、女儿也是教师,婆家的小叔子在教育部门工作。张晓丽说,“当老师,一生都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向上向善。只有自身水平高,才能教育出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作为这个家庭的第三代,张晓丽的女儿牛诗雨,2017年考入阜阳五中,成为家中第三代教师中的一员。
春去秋来,岁月更替,从祖辈执教到后辈接力,张晓丽这个家庭的三代人,在不同的时代,坚守着同样的教育理想和情怀。
“我们是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正规配资平台,做的是平凡的事,但我们都有一个教育梦——用爱滋润孩子的心田,用责任和担当呵护孩子的成长。”牛诗雨说,时代在变,教育环境在变,不变的是三代人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和那份教育情怀。(牛桂芹 韩青青)
大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